17日,記者從天津市市容園林部門了解到,“十二五”末,天津市日產生活垃圾總量將超1.3萬噸,遠超目前垃圾設施處理能力。針對這一情況,天津市將合理布局垃圾處理設施,力爭規劃建設10座垃圾處理設施,形成5個集中處理區,垃圾總處理能力能夠達到每天12800噸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天津市現有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雖然達到6100噸/天,但還有大部分鄉鎮垃圾未進入垃圾收集處理系統。天津市現有的漢沽、薊縣垃圾填埋場庫容已接近封場,不能滿足規劃期需求。另外,部分垃圾填埋場滲瀝液處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,配套設施有待提升,總處理能力還有較大缺口。加之天津市五區縣生活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不足,尤其是村鎮設施建設嚴重滯后,大部分地區生活垃圾只做簡單的掩埋處理,造成農村鄉鎮地區污水、惡臭、飄塵等環境污染問題。
針對這一情況,天津市“十二五”期間,規劃建設10座垃圾處理設施,在規劃期末總處理能力達到12800噸/天。中心城市建設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,1座垃圾綜合處理廠,并建設1個二期工程,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0000噸/天。
其中,中心城市垃圾處理的布局為5個垃圾集中處理區,即北辰、東麗、大港、漢沽、津南。各區域設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和1座垃圾填埋場,便于垃圾分選后分類處理,實現兩種處理方式的優勢互補。同時,垃圾填埋場作為應急處理場,接納垃圾焚燒發電廠檢修及突發事件應急的垃圾處理。其中,北辰處理區主要服務于紅橋區、南開區、和平區(通過潘樓轉運)及北辰區和西青區部分區域;東麗處理區服務于河東區、東麗區、河北區及北辰區部分區域;津南處理區服務于河西區、津南區及西青區部分區域;漢沽處理區服務于漢沽、寧河縣和塘沽部分地區;大港處理區服務于大港和塘沽部分區域。